第 188 章
關燈
小
中
大
第 188 章
至少鴻門宴是真的。
原因倒不是茶樓裏說話人瞎編的那樣。
姜邈雖然對侄兒愧疚, 但不代表他真是個聖父,只是晉王在洛州虎視眈眈,姜冶信了晉王所謂要對代國用兵所以讓他來鎮守後方的說辭, 姜邈卻始終保持著警惕。
晉王先後鎮守尚州與雲州, 這兩地都與代國接壤, 且周帝新君繼位,慣例要拉攏近支宗室,怎麽會在攻打的代國的緊要關頭把晉王放在洛州?
這可是周帝嫡親的叔父!
就算不留在京中輔政, 也能如周帝先前一般鎮守臨漳手握重權, 放在洛州防備宋國北上,糊弄鬼呢!
正是出於此等考慮,姜邈才決定再勸勸姜冶,試圖讓他看在家國大義、祖宗基業的份上, 暫且放下過往恩怨, 和他攜手對抗周國,左右等他去世, 繼承姜家的也是姜冶的一母同胞的親兄弟, 他難道還不滿意?
姜冶對此嗤之以鼻。
“秦琬一介婦人,天生就比男人矮上一頭。秦恒一去, 周國宗室中有能耐爭奪皇位的只有秦忱和秦嵩二人, 雙方相持不下才讓秦琬撿了便宜。若以宗法論,秦嵩是秦琬嫡親的叔父, 對她威脅甚大, 她自然要聯合秦忱將其排擠出京,以免秦嵩政變奪位。秦琬根基不穩, 又哪有什麽精力對外用兵。”
正式與姜邈撕破臉之前,姜冶如是安撫手下心腹。
他的心腹們猶疑不定。
有人不解:“高陽王既已登基, 那就定下了君臣名分,難道男大臣會比女皇帝高貴?”
有人懷疑:“那幫胡人對皇帝不滿不都是直接造反,晉王都快四十了還韜光養晦呢?”
那不是和周國的說話人編出來的促狹話一樣了,什麽莫欺少年窮,莫欺中年窮,莫欺老年窮,死者為大?[1]
“可我等滯留周國多年,也不見荊州有人來救,他既然如此狠心,就別怪我等不講道義。”有人一心報覆。
“新城地勢險峻,又有襄城重鎮在側,便是周人來攻,我等也可從容率家眷南下。”更有人滿心利益,為眾人分析風險,“只需死一個人,我等接管了姜氏部眾,來日荊州也有我等一席之地。”
他們自始至終就沒信過那些揚州戰俘,所以才打算直接對姜邈動手,一來是怨恨姜邈與姜晟兄弟兩個故意把他們拋棄在周國送死;二來則是對榮華富貴動了心,一旦跟著姜冶奪下荊州再舉兵造反,他們就是開國功臣!
王謝的今日,焉知不是他們的明日?
雙方就這樣各懷心思約在了一處。
姜冶的計劃雖然出了點差錯,卻還算順利,他成功殺了姜邈,志得意滿要接手姜氏,卻忽視了姜邈也是有子嗣的。
而他對自己的叔父也用這等欺詐的手段,也讓部分老臣對他失望至極,轉而投向了姜邈一脈。
如今的荊州與其說是姜冶和姜邈打起來了,不如說是姜晟一脈與姜邈一脈打起來了。
消息傳播過程中總會失真,東海郡又非前線,使團又歸期不定,自然沒人通知他們。
秦琬就不一樣了,晉王確認完消息的真假,第一時間將其送往大興,還提到了被姜冶忽視的揚州俘虜心懷不滿一事。
她與幾位宰相會議之後,決定先私下準備著,一則南下使團未歸,二則是想觀望下荊州局勢。
總覺得姜氏這兄弟幾個不會打完就消停。
而宋國派使團北上恭賀秦琬登基的消息則在四天後抵達大興。
陽平王和楊挽那份奏表找上秦琬時,臉上的笑意幾乎要遮掩不住。
“這是出了什麽喜事,竟高興成這樣?”
秦琬將手中略微泛黃的紙張放入匣中收好,邊問邊接過侍從轉呈的奏表。
陽平王的目光在那個十分眼熟的匣子上停留了一瞬,收回心神笑道:“是宋國派了使者來祝賀陛下踐祚。”
楊挽這些日子穩重了不少,現在大喜之下也露出了原形:“這宋國自視甚高許多年,如今陛下方一繼位他們便巴巴地派了使者過來,可見陛下威名素著。”
“我初登基,哪有什麽威名,不過是世祖遺澤罷了。”
秦琬的語氣有些平淡,反倒讓楊逸摸不著頭腦,以他和當今相處的經驗來看,不該是這個反應才對。
明明前些日子還好好的,現在怎麽突然又想起世祖來了?
陽平王微微搖頭,示意對方不要輕舉妄動。
“讓沿途官吏不要掉以輕心,他們怕是來打探情報的。尋常的菜蔬調料種子便不說了,便是送給他們一份也無妨,別讓他們把粟麥棉桑的種子夾帶走了,那可是資敵。”
秦琬雖然明白他們為什麽這麽高興,卻很難共情他們。
早年周國上層對宋國普遍輕蔑中帶著向往,向往中又摻雜著些許得不到就毀掉的扭曲,又因為理智拉扯強迫自己不去觸碰,現在高嶺之花突然低頭,可不就是一陣狂喜。
只是聽了秦琬的叮囑,兩人瞬間冷靜下來,陽平王驚訝於秦琬情緒穩定的同時,順著她的思路道:“若是如此,不妨通知沿途官吏,讓使者直接入京,一路不必過多停留。”
楊挽表示反對:“他們說要去洛州祭祀先祖,總不好不讓他們去。”
畢竟才派了使團說他們幫對方維護了祖墳,現在人家派了人過來,連看都不讓看,豈不是顯得很心虛,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借維護之名把人家祖墳挖空了呢。
“讓晉王提前安排好便是,祭祀事繁,許他們在洛陽停留三日,沿途其他地方就不必停留了。他們若是想看我國風物,便到邵西看。至於招待,從前我國招待燕國使者是怎麽招待的?”
陽平王道:“以上賓禮代之,位次在上公之首。”他停頓了下,又補充道:“彼時我國使者至燕,亦是如此。”
這是都把使者當成對方的皇帝來招待,對於兩個平等國家來說倒也合適。
“那就先依此例準備著,讓使團盡快派人回京,問清楚宋國招待她們的細節,而後再加以增減,不過世祖皇帝仙去不久,也不要太過靡費。”
按照對等原則來的同時保持平常心,總沒什麽毛病。
陽平王與楊挽領命離開,行至半途突然道:“留益先回去,方才我將香囊落下了。”
楊挽詫異道:“什麽香囊還要殿下特意回去找?”
“王妃給我繡的。”
陽平王說完便走沒影了。
楊挽怔楞之後搖頭失笑,陽平王與王妃倒是t一如既往地如膠似漆。
陽平王去而覆返,由侍從帶著進入殿中時果然又看見了秦琬手邊的匣子,秦琬疑惑地看著他:“何事不能方才說,還要特意避開留益。”
“是陛下手邊的漆匣。”
陽平王開門見山,“臣時常見先帝翻閱其中書信,每每批註之後,總是搖頭嘆息,陛下如今又將其放在案頭,臣恐陛下過憂傷身。”
他話沒說得那麽明白,顯然只知道匣裏的東西是秦琬給世祖的,卻不知道具體內容。
秦琬嘆氣:“陽平王多慮了,我不是傷心,就是有些感慨。”
匣子裏的東西說是書信其實並不恰當,裏邊是秦琬兩次給出的改革策劃案,一份是建元二年的,一份是建元七年的。
多年下來上邊密密麻麻寫滿了批註,因批註過於密集不得不另裁紙張專寫批註,原件與批註混在一處,又不符合秦琬自己的排序習慣,讓她分揀起來格外痛苦。
現在終於分揀完畢,自然要將其放在手邊抽空閱讀,從中吸取先帝的治國經驗,以便查漏補缺。
只是看的時候不免牽動情緒,想起往事來,這才讓陽平王誤會了秦琬因緬懷世祖而傷神。
不過她也沒必要解釋的這麽明白,只是道:“如今太子與楚王還小,朕明白輕重。”
秦琬近來確實養回來了不少,陽平王見此也不好再說什麽,只是勸她:“如今天氣漸暖,陛下若是在宮中郁悶,不妨帶上護衛到京郊打獵。臣聽說城郊有人在山中樵采時,見山石上有好些野獸的爪印,最大的足有三尺。民間傳言那是上古時留下的,好些婦人都去踩了爪印,覺得能求子。”
好好一個年輕人沒有半點娛樂活動,以前還搗鼓下吃食,現在連吃食都不上心了,出門不是去聽訟觀旁聽案件,就是太學視察工作,難道除了公務就沒別的事幹了嗎?
陽平王本意是給秦琬分享下奇聞軼事引她出去走走,卻不想秦琬聽完就笑了:“這是聽了姜嫄感天而孕的故事?可惜那爪印邊上沒藏她們的情郎,她們去了也是白去。”
秦琬話音剛落就看到陽平王一臉見鬼的表情,好好的聖王故事讓秦琬解釋成了野外私會,沒等他反應秦琬就接著說:“既然去的人多是婦人,就讓京兆尹多派些人手過去巡查,別鬧出什麽借機擄掠婦女的事來。”
圖個吉利沒什麽,就怕有人見此處婦女聚集起了歹心。
這怎麽又繞到公務上去了?
陽平王無語應下,本以為這次勸說徹底失敗,卻聽秦琬問他:“那地方遠嗎,我明天帶著孩子過去看看。”
她還沒見過野生的恐龍腳印呢。
到時候也去踩一腳試試是什麽感覺。
秦琬帶著倆孩子出城湊熱鬧,京中官員反而松了口氣,上司是個卷王他們也得跟著卷,任誰也受不了大領導隨時可能會出現查崗的心理壓力,尤其這位還對各部門的運轉一清二楚,挑你的刺和喝水一樣簡單。
就算陛下不說,他們自己也心虛啊。
感謝陽平王!
而此時的荊州卻正處在懸崖邊上。
劉萬壽怨恨道:“我們讓姜冶騙了!”
“他說嘴上說放我們和家眷北上,如今姜邈也死了,他卻要帶著我們去打襄城!”
有和事老勸她:“我聽他的家將說得也有幾分道理,新城郡多山,咱們又都帶著家眷親屬,山路必然走不通,若要北上,還真得取道襄城。”
劉萬壽啐了一口:“那襄城我們回來時可都見過了,單是護城河都有十餘丈,哪是我們這些人打得下來的,這是讓我們去送死!”
周圍的士卒同樣面有愁色,姜冶到底離開荊州久了,雖有些根基,卻根基不深。說要帶著他們去打仗,卻連甲胄兵器都不夠齊全,更不要說大型攻城器械,這般草率行軍,怎麽可能打得下襄城。
“可咱們再有一日就到襄城了。”
這話讓眾人沮喪起來,哪怕不想打,他們也得顧及在新城的家眷,不得不聽姜冶的吩咐。
要知道姜冶只是給他們的裝備不怎麽樣,麾下的親隨可個個都是甲胄俱全弓刀齊備,他們又怎麽打得過對方。
劉萬壽低聲道:“押送輜重的大都是咱們的人,我們只占了新城郡,屆時派人向周國求援,咱們有人有地,和周國也打過交道,不怕對方不來。”
姜冶的親隨只負責監軍,具體的雜務卻由南下的俘虜負責。
而眾所周知,軍隊行軍時,大部分人都不著甲,甲胄會交由輜重營統一看管。
由他聯絡起來的人心領神會,紛紛表示讚同:“我覺得能成。”
也有人反對:“便是周國要來,不也得打襄城,我可是聽說姜冶那兔崽子敢這麽囂張,就是因為周國要北上打代國去,他們能騰出手來救我們?”
“你們沒聽說那個姜邈臨死前說的話嗎,那是周國放出來的假消息,他們本來就是想打荊州。”劉萬壽仔細解釋,“姜冶當年和姜邈一起打周國,卻只有姜冶一個人被抓了,他的腦子肯定比不過他叔,心卻比他叔黑多了。”
劉百歲幫腔:“反正到了襄城也是個死,咱們現在反了還能多活一陣,到時候把新城的大戶宰了,咱們也吃頓好的!”
至此,再也無人反對。
眾人又約定了口號和標志,這才分頭散去,各自聯系起同鄉。
是夜。
輜重營中突然彌漫起一股血腥氣,驚得軍中犬只吠叫不已。
姜冶心亂如麻,難以入睡,此時聽到犬吠更是心焦,怒道:“還不去看看出了什麽事,要是無事就把那亂叫的狗給我宰了!”
親隨走出不過十餘步,就聽到營中殺聲四起,營中士卒紛紛驚醒。
因為夜間昏暗,士卒又找不到敵人,極度緊張之下抓起兵器便向身邊砍去,滾燙的血濺了滿臉,這下徹底亂了。
親隨顧不得其他人,拽上姜冶便往馬棚跑。
不論是軍中嘩變還是敵軍夜襲,中軍大帳都是活靶子,決不能繼續待在這!
“郎主,速回新城向大郎君求援!”
親隨說完便一鞭抽在馬屁股上,戰馬嘶鳴一聲,帶著姜冶飛奔離去。
姜冶抱住馬脖子趴在馬背上,兩腿緊緊夾住馬腹,幾乎要與戰馬融為一體。
救命!這馬沒馬鞍!
姜冶用他的半吊子騎術一夜跑出了五十裏,直到戰馬絆到樹根摔倒,他才躺在原地昏死過去。
血腥氣引來了饑餓的老虎,對方嗅了嗅姜冶,沒什麽興趣地打了個噴嚏,轉頭咬斷了戰馬的頸部動脈,將其拖到安靜的地方大快朵頤。
姜冶尚且不知自己撿回了一條命,他第二天醒來只覺得腦子昏昏沈沈,還以為自己是被戰馬甩落,辯清東西後便朝著取下佩劍砍了根竹子做拐杖,一瘸一拐往新城方向走。
好歹少走了幾十裏路呢,他苦中作樂的想。
如果戰馬沒有跑錯方向的話確實是這樣,可惜世上沒有如果。
林萬壽打散完戰場便帶著人浩浩蕩蕩趕往新城郡,所謂兵貴神速,他們得盡快趕回去,免得新城郡那群蟲豸拿他們的家眷開刀。
與此同時,兩匹快馬帶著林萬壽狗爬字書就的求援信前往洛州。
一邊打仗一邊求援,不寒磣。
“興安,我怎麽瞧著前邊那人那麽眼熟?”
興安瞇眼看過去:“荒郊野嶺的居然有乞丐?”
“你家乞丐還佩劍!”
要不是騎著馬他高低給興安一拳。
“確實是個熟人。”興安勒馬停下,興致勃勃地打招呼,“姜郎,許久不見,如今可好?”
姜冶:“……”好你個頭!
這人誰啊,他認識嗎?
見他露出臉,興安徹底確定了他的身份,給對面使了個眼色,兩人一前一後,揮刀把姜冶捅了個對穿。
他們用隨身攜帶的石灰把姜冶的腦袋腌了,蹲在原地合計起來:“咱們既然殺了姜冶,是不是投降襄州也行?”
“投降自然沒問題,可咱們這樣的,在宋國能過個什麽日子,繼續給人當客戶?”
周國雖然有心利用他們,但也要宋國配合才能成功,要是宋國也能治理的和周國一樣,哪怕只有周國七八分,他們也不至於背井離鄉也要走。
興安點頭:“有道理。”
這場算不上猶豫的商議很快便散入山林,就如同被野狗拖走的無頭屍體。
晉王皺眉將手中的書信放下,好些年沒見過這麽扭曲的字了,差點沒認出來。
姜冶的頭顱已經找人驗過,確實是他本人,因此晉王對他們的態度十分誠懇:“諸t位的意思孤已知曉,只是如今宋國使團尚在洛陽,若是驚動了他們,讓宋國朝廷與荊州聯合起來圍剿諸位,我國必不能救。故而請諸位稍等幾日,孤先上奏陛下暗中調兵,待到宋使前往邵西,孤便親自帶兵前往荊州。”
晉王給出的理由足夠有說服力,但兩人還是有些遲疑,興許是習慣了周國官吏相對和氣的作風,晉王又沒有仗著身份搪塞他們,興安大著膽子問:“宋使到訪,是與大周結好嗎?”
這用詞裏的偏好也太明顯了點,聽著反而像是你們是被宋國俘虜了四五年。
“他們來恭賀我國新帝登基,順便祭拜祖陵。”晉王說話間把宋使的目的主次顛倒過來,安撫兩人,“只是做些表面功夫罷了,若非為了荊州,陛下為何要將孤派往洛州,孤可是陛下嫡親的叔父。”
這話和劉萬壽給他們分析的差不多,兩人這才放心離開。
晉王的信使連夜出發,只用了三天便將密信送到了大興。
因是軍報,故而得以直入禁中,秦琬方一看過便命人召集三省宰相議事。
不到一年,連著兩次夜間緊急召集重臣,京中被驚醒的人不在少數,甚至下意識思考起皇帝的身體問題。
陛下前些日子還帶著兩位殿下出城游玩,瞧著活蹦亂跳不像會出事的樣子,那就是哪裏又有戰事了?
自覺念頭通達的人頓時不再焦慮,躺回床上繼續睡覺,不就是打仗,習慣了就好。
說來也是,這幾年沒什麽大戰事還怪不習慣的。
第二天一早,常朝無事發生。
除了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被留下一事坐實了要打仗的傳聞,朝臣沒有得到半點消息。
無事發生反而是最詭異的,本就急於求戰的武將再次上躥下跳起來,開始四處走關系打聽消息。
毛興被昔日同僚煩得要死,卻不敢洩露半點消息。
他當年在尚州跟著梁華燒冷竈,把自己女兒毛舜華塞到秦琬的郡主府當屬官,現在他家除了他就是毛舜華的官職最高,只要不出差錯一個宰相的位置絕對跑不了,他怎麽能在這種事情上拖女兒的後腿。
最後還是陽平王出面平息了流言,表示確實有動兵的意思,但是不是今年,是明年春天,目前將領人選未定,由於是陛下繼位之後第一次對外用兵,陛下的意思是挑些穩妥的將領出來。
這下眾人徹底偃旗息鼓,就是秦琬最近再出門時偶遇的將領忒多了點,一個個poss擺得飛起,恨不能時刻拿著本兵書假裝自己是個穩重的文化人,眼角餘光卻時時註意著秦琬的動作。
秦琬在大學看到舉著書半靠在椅子上的張懋時徹底繃不住了。
大哥,你來湊什麽熱鬧?
她默默停留在張懋的面前,目光落在張懋手中的書上,沈默著將其抽出來,而後旋轉一百八十度,看了眼張懋,又把書重新放回去。
張懋沒有絲毫反應。
他睡著了。
書是用來遮陽的。
姚盛跟在秦琬身後憋笑憋得異常辛苦,秦琬轉頭向他感慨:“可見兵部的事還是太多了,敬美難得有一日閑暇出門,居然還累得睡著了。”
姚盛笑不出來了。
這就是認識早的好處嗎?
他怎麽覺得張敬美是等不著人睡著了?
陛下你不要太離譜。
宋國使團的到來結束了周國武將之間離譜的競爭。
他們轉而去圍觀宋國人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至少鴻門宴是真的。
原因倒不是茶樓裏說話人瞎編的那樣。
姜邈雖然對侄兒愧疚, 但不代表他真是個聖父,只是晉王在洛州虎視眈眈,姜冶信了晉王所謂要對代國用兵所以讓他來鎮守後方的說辭, 姜邈卻始終保持著警惕。
晉王先後鎮守尚州與雲州, 這兩地都與代國接壤, 且周帝新君繼位,慣例要拉攏近支宗室,怎麽會在攻打的代國的緊要關頭把晉王放在洛州?
這可是周帝嫡親的叔父!
就算不留在京中輔政, 也能如周帝先前一般鎮守臨漳手握重權, 放在洛州防備宋國北上,糊弄鬼呢!
正是出於此等考慮,姜邈才決定再勸勸姜冶,試圖讓他看在家國大義、祖宗基業的份上, 暫且放下過往恩怨, 和他攜手對抗周國,左右等他去世, 繼承姜家的也是姜冶的一母同胞的親兄弟, 他難道還不滿意?
姜冶對此嗤之以鼻。
“秦琬一介婦人,天生就比男人矮上一頭。秦恒一去, 周國宗室中有能耐爭奪皇位的只有秦忱和秦嵩二人, 雙方相持不下才讓秦琬撿了便宜。若以宗法論,秦嵩是秦琬嫡親的叔父, 對她威脅甚大, 她自然要聯合秦忱將其排擠出京,以免秦嵩政變奪位。秦琬根基不穩, 又哪有什麽精力對外用兵。”
正式與姜邈撕破臉之前,姜冶如是安撫手下心腹。
他的心腹們猶疑不定。
有人不解:“高陽王既已登基, 那就定下了君臣名分,難道男大臣會比女皇帝高貴?”
有人懷疑:“那幫胡人對皇帝不滿不都是直接造反,晉王都快四十了還韜光養晦呢?”
那不是和周國的說話人編出來的促狹話一樣了,什麽莫欺少年窮,莫欺中年窮,莫欺老年窮,死者為大?[1]
“可我等滯留周國多年,也不見荊州有人來救,他既然如此狠心,就別怪我等不講道義。”有人一心報覆。
“新城地勢險峻,又有襄城重鎮在側,便是周人來攻,我等也可從容率家眷南下。”更有人滿心利益,為眾人分析風險,“只需死一個人,我等接管了姜氏部眾,來日荊州也有我等一席之地。”
他們自始至終就沒信過那些揚州戰俘,所以才打算直接對姜邈動手,一來是怨恨姜邈與姜晟兄弟兩個故意把他們拋棄在周國送死;二來則是對榮華富貴動了心,一旦跟著姜冶奪下荊州再舉兵造反,他們就是開國功臣!
王謝的今日,焉知不是他們的明日?
雙方就這樣各懷心思約在了一處。
姜冶的計劃雖然出了點差錯,卻還算順利,他成功殺了姜邈,志得意滿要接手姜氏,卻忽視了姜邈也是有子嗣的。
而他對自己的叔父也用這等欺詐的手段,也讓部分老臣對他失望至極,轉而投向了姜邈一脈。
如今的荊州與其說是姜冶和姜邈打起來了,不如說是姜晟一脈與姜邈一脈打起來了。
消息傳播過程中總會失真,東海郡又非前線,使團又歸期不定,自然沒人通知他們。
秦琬就不一樣了,晉王確認完消息的真假,第一時間將其送往大興,還提到了被姜冶忽視的揚州俘虜心懷不滿一事。
她與幾位宰相會議之後,決定先私下準備著,一則南下使團未歸,二則是想觀望下荊州局勢。
總覺得姜氏這兄弟幾個不會打完就消停。
而宋國派使團北上恭賀秦琬登基的消息則在四天後抵達大興。
陽平王和楊挽那份奏表找上秦琬時,臉上的笑意幾乎要遮掩不住。
“這是出了什麽喜事,竟高興成這樣?”
秦琬將手中略微泛黃的紙張放入匣中收好,邊問邊接過侍從轉呈的奏表。
陽平王的目光在那個十分眼熟的匣子上停留了一瞬,收回心神笑道:“是宋國派了使者來祝賀陛下踐祚。”
楊挽這些日子穩重了不少,現在大喜之下也露出了原形:“這宋國自視甚高許多年,如今陛下方一繼位他們便巴巴地派了使者過來,可見陛下威名素著。”
“我初登基,哪有什麽威名,不過是世祖遺澤罷了。”
秦琬的語氣有些平淡,反倒讓楊逸摸不著頭腦,以他和當今相處的經驗來看,不該是這個反應才對。
明明前些日子還好好的,現在怎麽突然又想起世祖來了?
陽平王微微搖頭,示意對方不要輕舉妄動。
“讓沿途官吏不要掉以輕心,他們怕是來打探情報的。尋常的菜蔬調料種子便不說了,便是送給他們一份也無妨,別讓他們把粟麥棉桑的種子夾帶走了,那可是資敵。”
秦琬雖然明白他們為什麽這麽高興,卻很難共情他們。
早年周國上層對宋國普遍輕蔑中帶著向往,向往中又摻雜著些許得不到就毀掉的扭曲,又因為理智拉扯強迫自己不去觸碰,現在高嶺之花突然低頭,可不就是一陣狂喜。
只是聽了秦琬的叮囑,兩人瞬間冷靜下來,陽平王驚訝於秦琬情緒穩定的同時,順著她的思路道:“若是如此,不妨通知沿途官吏,讓使者直接入京,一路不必過多停留。”
楊挽表示反對:“他們說要去洛州祭祀先祖,總不好不讓他們去。”
畢竟才派了使團說他們幫對方維護了祖墳,現在人家派了人過來,連看都不讓看,豈不是顯得很心虛,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借維護之名把人家祖墳挖空了呢。
“讓晉王提前安排好便是,祭祀事繁,許他們在洛陽停留三日,沿途其他地方就不必停留了。他們若是想看我國風物,便到邵西看。至於招待,從前我國招待燕國使者是怎麽招待的?”
陽平王道:“以上賓禮代之,位次在上公之首。”他停頓了下,又補充道:“彼時我國使者至燕,亦是如此。”
這是都把使者當成對方的皇帝來招待,對於兩個平等國家來說倒也合適。
“那就先依此例準備著,讓使團盡快派人回京,問清楚宋國招待她們的細節,而後再加以增減,不過世祖皇帝仙去不久,也不要太過靡費。”
按照對等原則來的同時保持平常心,總沒什麽毛病。
陽平王與楊挽領命離開,行至半途突然道:“留益先回去,方才我將香囊落下了。”
楊挽詫異道:“什麽香囊還要殿下特意回去找?”
“王妃給我繡的。”
陽平王說完便走沒影了。
楊挽怔楞之後搖頭失笑,陽平王與王妃倒是t一如既往地如膠似漆。
陽平王去而覆返,由侍從帶著進入殿中時果然又看見了秦琬手邊的匣子,秦琬疑惑地看著他:“何事不能方才說,還要特意避開留益。”
“是陛下手邊的漆匣。”
陽平王開門見山,“臣時常見先帝翻閱其中書信,每每批註之後,總是搖頭嘆息,陛下如今又將其放在案頭,臣恐陛下過憂傷身。”
他話沒說得那麽明白,顯然只知道匣裏的東西是秦琬給世祖的,卻不知道具體內容。
秦琬嘆氣:“陽平王多慮了,我不是傷心,就是有些感慨。”
匣子裏的東西說是書信其實並不恰當,裏邊是秦琬兩次給出的改革策劃案,一份是建元二年的,一份是建元七年的。
多年下來上邊密密麻麻寫滿了批註,因批註過於密集不得不另裁紙張專寫批註,原件與批註混在一處,又不符合秦琬自己的排序習慣,讓她分揀起來格外痛苦。
現在終於分揀完畢,自然要將其放在手邊抽空閱讀,從中吸取先帝的治國經驗,以便查漏補缺。
只是看的時候不免牽動情緒,想起往事來,這才讓陽平王誤會了秦琬因緬懷世祖而傷神。
不過她也沒必要解釋的這麽明白,只是道:“如今太子與楚王還小,朕明白輕重。”
秦琬近來確實養回來了不少,陽平王見此也不好再說什麽,只是勸她:“如今天氣漸暖,陛下若是在宮中郁悶,不妨帶上護衛到京郊打獵。臣聽說城郊有人在山中樵采時,見山石上有好些野獸的爪印,最大的足有三尺。民間傳言那是上古時留下的,好些婦人都去踩了爪印,覺得能求子。”
好好一個年輕人沒有半點娛樂活動,以前還搗鼓下吃食,現在連吃食都不上心了,出門不是去聽訟觀旁聽案件,就是太學視察工作,難道除了公務就沒別的事幹了嗎?
陽平王本意是給秦琬分享下奇聞軼事引她出去走走,卻不想秦琬聽完就笑了:“這是聽了姜嫄感天而孕的故事?可惜那爪印邊上沒藏她們的情郎,她們去了也是白去。”
秦琬話音剛落就看到陽平王一臉見鬼的表情,好好的聖王故事讓秦琬解釋成了野外私會,沒等他反應秦琬就接著說:“既然去的人多是婦人,就讓京兆尹多派些人手過去巡查,別鬧出什麽借機擄掠婦女的事來。”
圖個吉利沒什麽,就怕有人見此處婦女聚集起了歹心。
這怎麽又繞到公務上去了?
陽平王無語應下,本以為這次勸說徹底失敗,卻聽秦琬問他:“那地方遠嗎,我明天帶著孩子過去看看。”
她還沒見過野生的恐龍腳印呢。
到時候也去踩一腳試試是什麽感覺。
秦琬帶著倆孩子出城湊熱鬧,京中官員反而松了口氣,上司是個卷王他們也得跟著卷,任誰也受不了大領導隨時可能會出現查崗的心理壓力,尤其這位還對各部門的運轉一清二楚,挑你的刺和喝水一樣簡單。
就算陛下不說,他們自己也心虛啊。
感謝陽平王!
而此時的荊州卻正處在懸崖邊上。
劉萬壽怨恨道:“我們讓姜冶騙了!”
“他說嘴上說放我們和家眷北上,如今姜邈也死了,他卻要帶著我們去打襄城!”
有和事老勸她:“我聽他的家將說得也有幾分道理,新城郡多山,咱們又都帶著家眷親屬,山路必然走不通,若要北上,還真得取道襄城。”
劉萬壽啐了一口:“那襄城我們回來時可都見過了,單是護城河都有十餘丈,哪是我們這些人打得下來的,這是讓我們去送死!”
周圍的士卒同樣面有愁色,姜冶到底離開荊州久了,雖有些根基,卻根基不深。說要帶著他們去打仗,卻連甲胄兵器都不夠齊全,更不要說大型攻城器械,這般草率行軍,怎麽可能打得下襄城。
“可咱們再有一日就到襄城了。”
這話讓眾人沮喪起來,哪怕不想打,他們也得顧及在新城的家眷,不得不聽姜冶的吩咐。
要知道姜冶只是給他們的裝備不怎麽樣,麾下的親隨可個個都是甲胄俱全弓刀齊備,他們又怎麽打得過對方。
劉萬壽低聲道:“押送輜重的大都是咱們的人,我們只占了新城郡,屆時派人向周國求援,咱們有人有地,和周國也打過交道,不怕對方不來。”
姜冶的親隨只負責監軍,具體的雜務卻由南下的俘虜負責。
而眾所周知,軍隊行軍時,大部分人都不著甲,甲胄會交由輜重營統一看管。
由他聯絡起來的人心領神會,紛紛表示讚同:“我覺得能成。”
也有人反對:“便是周國要來,不也得打襄城,我可是聽說姜冶那兔崽子敢這麽囂張,就是因為周國要北上打代國去,他們能騰出手來救我們?”
“你們沒聽說那個姜邈臨死前說的話嗎,那是周國放出來的假消息,他們本來就是想打荊州。”劉萬壽仔細解釋,“姜冶當年和姜邈一起打周國,卻只有姜冶一個人被抓了,他的腦子肯定比不過他叔,心卻比他叔黑多了。”
劉百歲幫腔:“反正到了襄城也是個死,咱們現在反了還能多活一陣,到時候把新城的大戶宰了,咱們也吃頓好的!”
至此,再也無人反對。
眾人又約定了口號和標志,這才分頭散去,各自聯系起同鄉。
是夜。
輜重營中突然彌漫起一股血腥氣,驚得軍中犬只吠叫不已。
姜冶心亂如麻,難以入睡,此時聽到犬吠更是心焦,怒道:“還不去看看出了什麽事,要是無事就把那亂叫的狗給我宰了!”
親隨走出不過十餘步,就聽到營中殺聲四起,營中士卒紛紛驚醒。
因為夜間昏暗,士卒又找不到敵人,極度緊張之下抓起兵器便向身邊砍去,滾燙的血濺了滿臉,這下徹底亂了。
親隨顧不得其他人,拽上姜冶便往馬棚跑。
不論是軍中嘩變還是敵軍夜襲,中軍大帳都是活靶子,決不能繼續待在這!
“郎主,速回新城向大郎君求援!”
親隨說完便一鞭抽在馬屁股上,戰馬嘶鳴一聲,帶著姜冶飛奔離去。
姜冶抱住馬脖子趴在馬背上,兩腿緊緊夾住馬腹,幾乎要與戰馬融為一體。
救命!這馬沒馬鞍!
姜冶用他的半吊子騎術一夜跑出了五十裏,直到戰馬絆到樹根摔倒,他才躺在原地昏死過去。
血腥氣引來了饑餓的老虎,對方嗅了嗅姜冶,沒什麽興趣地打了個噴嚏,轉頭咬斷了戰馬的頸部動脈,將其拖到安靜的地方大快朵頤。
姜冶尚且不知自己撿回了一條命,他第二天醒來只覺得腦子昏昏沈沈,還以為自己是被戰馬甩落,辯清東西後便朝著取下佩劍砍了根竹子做拐杖,一瘸一拐往新城方向走。
好歹少走了幾十裏路呢,他苦中作樂的想。
如果戰馬沒有跑錯方向的話確實是這樣,可惜世上沒有如果。
林萬壽打散完戰場便帶著人浩浩蕩蕩趕往新城郡,所謂兵貴神速,他們得盡快趕回去,免得新城郡那群蟲豸拿他們的家眷開刀。
與此同時,兩匹快馬帶著林萬壽狗爬字書就的求援信前往洛州。
一邊打仗一邊求援,不寒磣。
“興安,我怎麽瞧著前邊那人那麽眼熟?”
興安瞇眼看過去:“荒郊野嶺的居然有乞丐?”
“你家乞丐還佩劍!”
要不是騎著馬他高低給興安一拳。
“確實是個熟人。”興安勒馬停下,興致勃勃地打招呼,“姜郎,許久不見,如今可好?”
姜冶:“……”好你個頭!
這人誰啊,他認識嗎?
見他露出臉,興安徹底確定了他的身份,給對面使了個眼色,兩人一前一後,揮刀把姜冶捅了個對穿。
他們用隨身攜帶的石灰把姜冶的腦袋腌了,蹲在原地合計起來:“咱們既然殺了姜冶,是不是投降襄州也行?”
“投降自然沒問題,可咱們這樣的,在宋國能過個什麽日子,繼續給人當客戶?”
周國雖然有心利用他們,但也要宋國配合才能成功,要是宋國也能治理的和周國一樣,哪怕只有周國七八分,他們也不至於背井離鄉也要走。
興安點頭:“有道理。”
這場算不上猶豫的商議很快便散入山林,就如同被野狗拖走的無頭屍體。
晉王皺眉將手中的書信放下,好些年沒見過這麽扭曲的字了,差點沒認出來。
姜冶的頭顱已經找人驗過,確實是他本人,因此晉王對他們的態度十分誠懇:“諸t位的意思孤已知曉,只是如今宋國使團尚在洛陽,若是驚動了他們,讓宋國朝廷與荊州聯合起來圍剿諸位,我國必不能救。故而請諸位稍等幾日,孤先上奏陛下暗中調兵,待到宋使前往邵西,孤便親自帶兵前往荊州。”
晉王給出的理由足夠有說服力,但兩人還是有些遲疑,興許是習慣了周國官吏相對和氣的作風,晉王又沒有仗著身份搪塞他們,興安大著膽子問:“宋使到訪,是與大周結好嗎?”
這用詞裏的偏好也太明顯了點,聽著反而像是你們是被宋國俘虜了四五年。
“他們來恭賀我國新帝登基,順便祭拜祖陵。”晉王說話間把宋使的目的主次顛倒過來,安撫兩人,“只是做些表面功夫罷了,若非為了荊州,陛下為何要將孤派往洛州,孤可是陛下嫡親的叔父。”
這話和劉萬壽給他們分析的差不多,兩人這才放心離開。
晉王的信使連夜出發,只用了三天便將密信送到了大興。
因是軍報,故而得以直入禁中,秦琬方一看過便命人召集三省宰相議事。
不到一年,連著兩次夜間緊急召集重臣,京中被驚醒的人不在少數,甚至下意識思考起皇帝的身體問題。
陛下前些日子還帶著兩位殿下出城游玩,瞧著活蹦亂跳不像會出事的樣子,那就是哪裏又有戰事了?
自覺念頭通達的人頓時不再焦慮,躺回床上繼續睡覺,不就是打仗,習慣了就好。
說來也是,這幾年沒什麽大戰事還怪不習慣的。
第二天一早,常朝無事發生。
除了兵部尚書和戶部尚書被留下一事坐實了要打仗的傳聞,朝臣沒有得到半點消息。
無事發生反而是最詭異的,本就急於求戰的武將再次上躥下跳起來,開始四處走關系打聽消息。
毛興被昔日同僚煩得要死,卻不敢洩露半點消息。
他當年在尚州跟著梁華燒冷竈,把自己女兒毛舜華塞到秦琬的郡主府當屬官,現在他家除了他就是毛舜華的官職最高,只要不出差錯一個宰相的位置絕對跑不了,他怎麽能在這種事情上拖女兒的後腿。
最後還是陽平王出面平息了流言,表示確實有動兵的意思,但是不是今年,是明年春天,目前將領人選未定,由於是陛下繼位之後第一次對外用兵,陛下的意思是挑些穩妥的將領出來。
這下眾人徹底偃旗息鼓,就是秦琬最近再出門時偶遇的將領忒多了點,一個個poss擺得飛起,恨不能時刻拿著本兵書假裝自己是個穩重的文化人,眼角餘光卻時時註意著秦琬的動作。
秦琬在大學看到舉著書半靠在椅子上的張懋時徹底繃不住了。
大哥,你來湊什麽熱鬧?
她默默停留在張懋的面前,目光落在張懋手中的書上,沈默著將其抽出來,而後旋轉一百八十度,看了眼張懋,又把書重新放回去。
張懋沒有絲毫反應。
他睡著了。
書是用來遮陽的。
姚盛跟在秦琬身後憋笑憋得異常辛苦,秦琬轉頭向他感慨:“可見兵部的事還是太多了,敬美難得有一日閑暇出門,居然還累得睡著了。”
姚盛笑不出來了。
這就是認識早的好處嗎?
他怎麽覺得張敬美是等不著人睡著了?
陛下你不要太離譜。
宋國使團的到來結束了周國武將之間離譜的競爭。
他們轉而去圍觀宋國人了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